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2012倫敦奧運女子排球亞洲暨世界區資格賽賽程成績


Hot 5/27 (日) 最終成績名次出爐
2012年倫敦奧運女子排球亞洲暨世界區資格賽將於5/19~5/27於日本東京體育館舉行,共有日本、韓國、泰國、中華台北等4個亞洲隊伍,加上塞爾維亞、俄羅斯兩個歐洲隊伍以及中北美古巴、南美祕魯,全部共8個隊伍將進行一輪循環賽,成績排名前三位將取得世界區的3個代表權,而前三名之外亞洲排名最佳的球隊則將取得亞洲區代表權。
最終名次
1.俄羅斯 (取得2012奧運參賽權)
2.韓國 (取得2012奧運參賽權)
3.塞爾維亞 (取得2012奧運參賽權)
4.日本 (取得2012奧運參賽權)
5.泰國
6.古巴
7.祕魯
8.中華台北

<本文資料來自排球滿屋>

亞錦賽




日本 V.S 韓國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2012倫敦奧運女排最終預選參賽隊伍確定


2012年倫敦奧運女子排球最終預選參賽隊伍隨著南美區資格賽落幕,
將於5/19~5/27於日本東京舉行的亞洲暨世界區的最終預選參賽隊伍也隨之確定,除了早已確定的日本、韓國、泰國、中華台北等四支亞洲隊伍外,
另外將加上歐洲區未取得奧運資格隊伍中世界排名最佳的塞爾維亞與俄羅斯,中北美區古巴,南美區祕魯,全部共八支隊伍將角逐四張前進倫敦奧運女子排球賽的入場券,成績排名前三位將取得世界區的3個代表權,
而前三名之外亞洲排名最佳的球隊則將取得亞洲區代表權。 原先由於中北美區未取得奧運資格中世界排名最佳的古巴女排以經費因素表示將放棄參加世界區最終預選,此舉也使得該區排名次佳的波多黎各女排有意取而代之參賽,不過德國排協得知消息也居間斡旋期盼能由世界排名第8卻未取得奧運資格的德國女排遞補參賽,因此在國際排總、中北美排球聯合會等出面協調下允諾將由中北美排球聯合會支付古巴女排參賽經費下,最後古巴女排答應參賽,也順利解決此一紛擾。 <資料來自排球滿屋>

2012倫敦奧運排球賽參賽權取得方式確定

國際排總4月15日確認倫敦奧運參賽權的取得方式,
2012年英國倫敦奧運男女排球賽均將有12隊參加,除了主辦國英國男、女排球隊已自動取得參賽權外,
其餘各國均將透過預選賽取得另外11個參賽資格。
而預選賽11個名額產生方式男女排均相同,將分成三個階段預選賽產生,
第一次的預選賽將為2011年11月及12月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盃排球賽,前三名隊伍將取得倫敦奧運參賽權,
第二次的預選賽則為2011年12月15日至2012年1月15間全球五大洲各自舉行的各洲資格賽,
由各洲錦標賽的冠軍隊取得參賽權,最後3個名額則將由2012年5月15日至5月31日間舉行的世界最終預選賽產生。

<本文資料來自排球滿屋>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合照


熱血排球隊大合照
超帥的!!

排球基本規則

排球基本款


場地與設施

排球場排球場由比賽場區(playing court)和無障礙區(free zone)組成。比賽場區的長度18米,寬度9米。
可分為兩塊等面積(9m×9m)的區域,比賽的兩隊各於球場的一邊,每一邊又可分為前區(離中線3米內的區域)和後區(離中線3米到9米的區域),劃分前區和後區的線稱為攻擊線(attack line),男子競賽為中線以上最高點離地面2.43米的網子(女子競賽則是2.24米);無障礙區,指的是場地上方不得有任何障礙物的空間,除寬度不得小於兩米外沒有其他限制。球場各邊線寬5公分。

比賽違例與犯規
連擊:單人連續擊球兩次以上(含)
持球:球停留於手中
4次擊球:一方隊伍擊球四次以上(含)
過網擊球:球未過網,但另一方球員伸手擊球
位置錯誤:輪轉錯誤
觸網:根據2012排球新規則,身體任何一部位碰觸到網上白帶或標誌竿頂部80公分才算觸網或是干擾到另一方之行為才算
後排違例:後排不能欄網.攻擊(須在三米線後面攻擊才不算犯規)




暫停和換人
每局比賽各隊均有2次暫停和6次換人的機會。成死球時可要求暫停。
1.暫停

每局比賽各隊有兩次普通暫停機會,時間30秒。比賽有一隊先到8分或16分時,各有一次技術暫停的機會,時間60秒。
2.換人

換人規則: 主力隊員只能退出比賽一次,同一局中再次上場比賽時,只能回到該局替換他的隊員位置。
替補隊員每局只能上下場各一次,可以替換任何一個主力隊員。
同一局中只能由被他替換下場的隊員來替換。 全隊每局有6次換人機會。

得分
排球比賽採取五局三勝制,先取三局勝利就是贏了比賽。
以往的比賽,以十五分為一局。任何一隊需要先取得發球權,然後在每一球勝了對方,方可得分;若一球輸了,發球權就歸於對方。
當兩隊十四分平手後,其中一方需要連贏兩分,方可贏得一局;這個就是局末平分(Deuce)制。
不過自1999年起,計分的制度進行了修改。五局三勝制的原則不改變,但首四局改為二十五分制,第五局十五分制。
另外,每局都是直接得分,取消了發球權制。同樣,兩隊二十四分平手(第五局十四分平手)後就行局末平分制,直至其中一方連勝兩分,方可贏得一局。
壓線可算作得分。

認識排球




排球運動起源於美國。
1895年2月9日,由美國麻省霍利奧克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威廉·摩根發明。
起初,人們分站在網球場球網的兩側,將籃球膽托來托去,參加人數、擊球次數不限。
比賽中網高1.98米。這就是排球的雛形。
1896年,在美國斯普林費爾德體育專科學校舉行了第一場公開比賽。
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27英寸(約63.5~68.8厘米),重量為9~12盎司(約255~346克)。現代國際比賽用球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很大改變,但球的規格還和以前差不多。

在台灣排球運動傳入亞洲的歷史 1900年傳到印度 1905年傳教士J Howard Crocker將排球運動傳到中國 1910年透過Elwood S. Brown再傳到菲律賓, 1913年美國人Franklin H. Brown到日本將排球比賽作首次的公開,排球正式傳入日本。 1922年台灣體育協會邀請在東京青年會工作的布朗先生來台指導排球,布朗先生開啟了台灣排球運動的大門。

排球運動傳入臺灣的歷程,與日治時期的行政作為有密切關係,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台灣排球運動發展的歷史,在日治時期由日本傳至台灣,在北部興起往南部紮根;在台灣光復後的40-60年代,戰後經濟由蕭條轉趨復甦,由於國民政府的大力鼓吹,各縣市紛紛成立排球隊,並在軍中持續推動,成立各軍種球隊,並舉辦如省運、國校教職員排球賽、中等學校排球賽等,在物資缺乏的年代裡,體育競賽成為生活娛樂與休閒活動的重要手段;70年代開始,因外交上屢遭挫敗,國際情勢中與兩岸的競爭關係下,體育外交成為重要的管道,排球運動分別派隊參加亞洲盃排球賽,外派優秀教練到中南美洲進行交流等,都是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手段。
資料詳見排球運動在台發展文物資料館